李记香肠渊源

     

    广平县身卧华北平原,地处河北省南部,雄居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辖4镇3乡,169个行政村,总面积320平方公里,人口30万。气候温和,环境宜人;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有着丰厚的民间文化底蕴。“李记香肠”就是当地饮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馈赠亲友,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李记香肠。那么,李记香肠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寻找答案。

    选材及秘方独特 :主料选用生态猪的后座肉、优质天然猪肠衣。辅料秘方选用特级白芷、肉蔻、丁香等二十几种天然名贵的香辛料,加盐适量,精心配制。一般香肠的香辛料味很浓,而此秘方最突出的特点是将肉的鲜香味充分提炼出来而没有浓重的香辛料味,嚼起来香而不腻,硬而不柴,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绿色健康:产品所用的香辛料完全是优质纯天然原料,不含任何防腐剂和食品添加剂,不掺加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不用含有色素的酱汁,保留了香肠原有的肉色,外形美观,色泽鲜亮纯正。

    工艺精细繁杂  采用传统手工与现代制作工艺相结合,制作工艺精细繁杂。为确保产品色、香、味、形、口感俱佳,整个过程都要传承人亲自指导工人操作,从选料、配料到做出成品需要十几道工序:首先,将猪肠衣洗净备用;将猪后座肉洗净、分割、切成肉片,在肉片上按特定比例撒上秘制的香辛料粉和食盐,搅拌均匀,腌制12小时待肉入味。这是保证香肠味道正宗的关键环节。然后,将腌制好的肉片灌入肠内,用手截成均匀的肠段,挂在竹杆上,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挂2一3周;最后,将风干好的香肠放上笼屉蒸熟,整道工序历时近一个月,方能吃到鲜香四溢的李记香肠。

    香肠制作在广平县流传已久,起源年限已不可考,李记香肠从清朝嘉庆年间流传到现在,至少有二百年的历史。李记香肠创始人李兆元是在清朝嘉庆年间广平府(今河北省广平县)前门外开了“李记”香肠缯肘店,老先生精选食材,反复揣摩、精心研究,研制出独家秘方 (该秘方传男不传女) ,制作出的香肠,外形美观,唇齿留香、香而不腻,回味悠长。当时的县令赵模品尝后大为赞赏,直呼是人间美味,当即书写了“李记”两个大字,并制成金字匾额挂在肉店门楣之上(该匾额保存至文革时被损毁),馥郁醇香的李记香肠赢得了广平第一美食的美誉。当地的乡绅官吏食用李记香肠成为了一种时尚,也是当地人办红白喜事时餐桌上必备的一道佳肴。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第七代传人李拥军在继承祖传技艺和秘方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位于广平县城南街的老字号“李记香肠缯肘店”远远满足不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于2012年在广平县城北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内建设了李记香肠缯肘厂,法人代表李拥军,注册了“李振江”(李记第六代传人)肖像商标专利。本公司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产品邯郸及周边区域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该产品先后获得河北省高远杯旅游产品大赛银奖、邯郸市旅游产品入选品牌,燕赵都市报、邯郸日报、邯郸晚报都先后作了报道。

    如今,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筵席上用李记香肠的习俗在当地仍然流行。李记香肠也是当地人迎宾待客,馈赠亲友之佳品,特别是身在异乡的游子,思念家乡和亲人时,吃上一盘家乡的李记香肠,孤独而无助的日子仿佛变得温暖而温馨。李记香肠已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游子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深深的眷恋。